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產業強市建設步伐
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聚焦主攻方向抓好“4+4”主導和特色產業,開展“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全力做大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型儲能產業。大力支持小鵬汽車引領發展,加快配套零部件產業園、智能駕駛測試等項目建設,打造肇慶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構建完善全市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體系,切實提高本地化配套率。補強動力電池產業鏈條,推動瑞慶時代一工廠滿產、二工廠動工,積極向上游原材料生產和下游循環利用拓展,促進動力電池產能達25GWh。推動電子信息產業主攻元器件、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方向,加快風華高端電容基地、冠旭電子等項目建設投產。積極培育新型儲能產業,抓好儲能項目建設和招商,以瑞慶時代、理士電源等為龍頭謀劃新型儲能產業園,構建儲能制造及應用場景開拓產業鏈,加快推進封開讜山、廣寧長灘、德慶石曹等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謀劃推進電網側儲能電站項目。做精做優精細化工、食品飲料預制菜產業。推動傳統化工向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發展,聚焦電子化學品、高端樹脂等方向,專注發展為廣東戰略性產業配套服務的精細化工項目。大力發展食品飲料預制菜產業,加快大灣區(肇慶高要)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抓好新協航冷鏈物流等項目,帶動肇慶優質農產品“接二連三”發展。精心發展水資源產業,引進大品牌發展優質飲料項目。加快金屬加工、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金屬加工產業鏈延伸和附加值提升,抓好高要金利五金智造小鎮等特色平臺建設,支持宏旺金屬、金田銅業、新亞鋁等企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推動建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引導華潤水泥等企業技術改造,加快封開古利山等礦業項目動工建設,謀劃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園,構建從礦山到建材的全產業鏈。
全力以赴抓好工業投資。堅持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雙輪驅動”,突出畝均效益、落地效率、強鏈效能論英雄,促進工業投資增長10%。全力“招大商、招優商”,強化招商“一把手”領頭制和“三個三分之一”工作制,實行招商項目縣遴選、市備案,積極開展駐點招商、靶向招商、鏈主招商、以商引商,新引進制造業項目投資總額600億元。以硬招實招強保障、抓落地,完成3000畝以上低效產業用地整治提升,攻堅解決落地難問題,促進項目快建設、快投產,掀起新一輪產業招商落地熱潮。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推動企業增資擴產,積極在基礎零部件、元器件、新材料等領域承接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支持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進藍帶啤酒、金晟新能源等增資擴產項目,新增超3000萬元增資擴產項目50個以上。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以高耗能產業為重點推進一批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引導制造業企業開展“5G+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
構建“1+1+N”園區格局。統籌全市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形成以肇慶高新區為“火車頭”,大型產業集聚區起步區為主戰場,特色園區合理布局、聯動發展的園區格局。著力提升肇慶高新區產業引領能力,聚焦建設珠三角(肇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高水平引項目、強龍頭、補鏈條,抓好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平臺建設,完善能源、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加快向工業科技新城轉變,努力打造全國一流高新區。加快大型產業集聚區市管起步區建設,進一步推進管理架構實體化,抓好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強用地收儲管理,著力引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產業項目,發揮東引西聯的核心作用,全力打造“萬畝千億”高水平現代化產業承載大平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茖W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按照“一縣一園”、主業鮮明、功能集成的要求,支持各地打造特色園區、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四會江谷精細化工園、廣寧再生資源產業園等提質建設,更好發揮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德慶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等作用,持續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推動金利、大沙等鎮低效用地改造盤活。用足用好全省產業有序轉移政策,密切廣肇對口幫扶協作,依托四會和西部板塊現有省級產業園,與廣州共建承接產業有序轉移平臺。推動園區滾動式發展,堅持集約節約配置資源,算好投入產出賬,因地制宜推進園區產城融合,實施園區“反哺”機制,提高綜合效益。
二、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化改革開放
主動融入大灣區發展新格局。全方位服務“雙區”發展,精準對接香港、澳門發展策略,深度對接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謀劃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肇慶)示范區,加快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項目,積極參與粵港澳研發孵化、產業培育、金融商貿等全鏈條合作。加快完善主干交通設施,積極共建“軌道上的大灣區”,協調配合廣湛、珠肇、深南等高鐵項目加快建設,爭取加密肇慶往返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高鐵動車班次。加快推進肇明高速建設、廣昆高速擴建等工程。協調配合珠三角樞紐機場建設。深度融入廣州都市圈,積極承接廣佛輻射帶動,突出以肇東—佛西片區為先導,著力推動空間規劃、交通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一體化,促進佛肇兩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協同建設,加強四會(肇慶高新區)—三水、高要—高明聯動發展。加快肇慶新區戰略轉型,狠抓產業導入,著力打造宜居宜業新區。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參與“數字灣區”建設,促進規則對接和市場聯通,積極參與珠江西岸產業金融綜合改革示范區等共建合作。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實施惠企政策,優化企業發展環境。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行企業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建立“無事不擾”工作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合理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土地抵押率,完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制造業貸款增長20%以上。深入實施“肇星計劃”,新增上市掛牌企業3—5家。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計劃,落實省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31條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引育更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推進“項目為王、企業第一、深化服務穩增長”行動,全力為市場主體解難題、辦實事。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國有經濟戰略布局,進一步發揮國資國企在園區建設、現代農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市、縣兩級國資國企戰略合作,開展項目共建,提升市、縣兩級國企信用評級和發展實力。完善現代公司治理,積極引進管理人才,優化國有資本結構,推動市屬國資控股上市公司。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推進簽約供地、招投標等投資便利化改革,加快產業用地“標準地”改革,規范提升中介服務,強化“信用+”場景建設應用。完善“一照通行”“免申即享”“無感辦理”等服務模式,健全企業訴求響應分級分類處理機制,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擦亮“全肇辦”服務品牌。
三、多措并舉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積極擴大有效需求
大抓項目擴大有效投資。強化項目化工作法,全流程調度、全要素管理,以優質項目論英雄、以有效投資比高低。分板塊謀劃儲備項目庫,圍繞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大產業等重點領域謀劃大項目,搶抓國家、省項目布局和“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機遇,爭取更多重大項目入“籠子”。積極爭取債券資金、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資金,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撬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統籌,用足用好“前期貸”等政策,做實前期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按輕重緩急統籌調度用地、用林、資金、審批等要素和工作,滾動實施項目建設。按照“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要求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今年安排市重點項目172項,年度計劃投資492億元。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項目專項行動,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加快金利大道等項目建設,推進國道321、324線等改造升級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沿西江4個碼頭建設,謀劃碼頭物流加工項目,提升肇慶港綜合服務水平。抓好高新區國能熱電聯產、高要大唐二期等能源項目,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安全、水利用設施建設,加快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肇慶段)、端州躍龍電排站(舊站)重建工程等江河防洪體系項目建設,推動高要大灣綠色水廠開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新基建,全市5G基站總量達7000座以上,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實施老舊市政燃氣管道等改造項目。鞏固穩定房地產業政策成效,持續推動房地產業轉型發展,力爭全市房地產投資額實現正增長。
加力促進商旅消費。實施促消費專項行動,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帶動家電、家具、家裝等消費。著力發展面向大灣區生產、生活服務的專業市場,打造汽配等特色產業市場,推動國家級南藥市場項目,提升大灣區水產綜合交易中心、高要金戊羊交易批發市場、五金建材交易市場等集散能力。激發消費商圈活力,推動端州敏捷廣場、四會吾悅廣場等爭創省級示范商圈,封開、懷集建設國家縣域商業建設示范縣。積極發展會展經濟,培育壯大商貿企業,引導制造業企業向服務端延伸,形成一批商貿新增長點。積極引進體驗式、參與式的消費新業態、新項目,持續培育打造巖前村、石牌里、府城騎樓街等文旅新熱點新場景,建設一批夜經濟示范街區和肇慶特色產品直播基地。完善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擴大升級農村消費。大力實施旅游振興十大行動,盤活利用環星湖旅游資源,推動環鼎湖山旅游配套建設和業態提升,加快府城保護與復興微改造、四會玉文化藝術博物館、廣寧綏江翡翠灣、懷集岳山溫泉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建設,打造“肇府人家”民宿品牌。積極發展體育經濟,辦好重大體育賽事和肇慶馬拉松、龍舟賽等品牌賽事,發展徒步、攀巖、定向越野等休閑體育,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
推進外貿外資保穩提質。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高質量建設中國(肇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積極推動肇慶新區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快推進四會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抓好希音、山鷹紙業等外貿新項目,推動優勢產品與知名跨境電商聯動出海,促進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農產品等優勢外貿行業穩定增長,壯大金屬、紙漿、農產品等大宗商品進口。積極引進一批外資制造業項目,加強外資企業服務。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開展“肇慶星鄉賢、同心向未來”行動,積極拓展對外合作交流。
四、統籌建設教育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教育振興行動十大工程,全面提高各類教育辦學水平。推進基礎教育擴容提質和均衡發展,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攻堅成果,推進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項目,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6萬個。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支持推動肇慶學院擴容提質,爭取完成肇慶醫?!皩I尽?,謀劃建設肇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支持在肇高校做優做強,加快建設高水平中職學校項目和“雙精準”示范專業,高質量打造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研力量集中投向主導產業,發揮省精密壓鑄企業重點實驗室、省汽車配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作用,與骨干企業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小鵬智能智造研究院建設。繼續支持西江實驗室高質量建設、多出成果。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大學研究院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支持風華高科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鼓勵企業開展新型電子元器件、新一代半導體照明和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扎實推進北嶺科教城建設,支持大學科技園、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載體建設。支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提升農業科研水平,積極謀劃省科學院肇慶分院、華南理工大學智能汽車研究院等建設。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標桿高新技術企業”鏈條培育,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計劃,推動高企總量達1500家,新增工程中心、實驗室、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30家。抓好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深入推進質量強市,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制訂,著力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
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制定實施全域創建青年發展型城市行動方案,打造吸引青年留肇來肇返肇創新創業就業的“強磁場”。支持孵化載體資源開放共享,推動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提升運營水平和服務效能。拓展科技創新多元化投入,鼓勵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優化實施“西江人才計劃”,新引進西江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項目20個。
五、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統籌推進以城帶鄉,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深入實施富縣工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培育縣域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東部板塊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和城市功能品質,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以大型產業集聚區為引領的產業格局,打造帶動全市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推動西部板塊提升綠色發展和生態保障能力,堅持面上全面保護、點上高效開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生態屏障、生態發展新標桿。深入實施強鎮工程。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把鄉鎮打造成為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啟動“兩工兩農”4個示范鎮建設,推動金利、大沙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融合高質量發展試點,支持下帥鄉高質量發展,推進沙浦鎮全域創建中國農業公園、打造農業現代化強鎮,推動縣(市、區)各選建2—3個肇慶特色美麗圩鎮示范項目。深入實施興村工程。切實優化鄉村規劃,統籌城鄉基礎設施、要素配置、生態環保、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多措并舉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全市所有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完善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機制,構建全市統籌、定點聯系的工作格局,建立新型幫扶協作機制,推動城市人才、工商資本入縣下鄉。
大力扶持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強化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守耕地進出平衡,建設高標準農田8.5萬畝,持續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做好農業生產自然災害防御和病蟲防治,確保糧食種植面積300萬畝以上,生豬出欄量340萬頭以上,家禽出欄量1.2億羽以上,全面落實“菜籃子”工程建設任務。實施農業強市“成百上千”工程,推動農業規?;放苹l展,重點扶持柑橘、南藥、雞鴿、生豬、羅氏蝦等本地優勢品種,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創建廣東?。ㄕ貞c)現代農業微生物產業園,加快6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畜牧、水產種業發展,強化農業裝備支撐,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研發水平。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市農投公司整合資源發展,實施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倍增計劃、力爭總數突破100家。實施“新農人”培育工程和“萬千農民素質提升行動”,選拔培育百名農業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積極開拓農產品市場,推動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菜籃子”肇慶配送分中心豐富集散品類、完善集散體系,深化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持續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工作,打造“肇農優品”品牌。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返貧監測和扶貧資產監督管理,扎實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持續抓好產業、就業和消費扶貧,落實生產獎補、以工代賑、公益崗位、農產品銷售等幫扶措施,拓寬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渠道。持續深化肇賀東西部產業協作、勞務協作與消費協作。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堅持以美學思維建設美麗鄉村,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接續推進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60%以上問題廁所整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0%以上,85%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完成2.1萬戶農房微改造任務,促進鄉村風貌管控提升。推動四會古邑綏江碧道畫廊和封開“南豐—金裝—長安”等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創建一批A級鄉村旅游景區。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治理,推進文明鄉風和平安鄉村建設。
六、突出綠美肇慶引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實施綠美肇慶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統籌推進“山湖城江林泉峽”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空間分區管控體系,優化綠美肇慶空間布局。嚴格監管自然保護地,推動廣東(肇慶)植物園建設并爭取納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持續推進星湖水生態水安全提升、四會綏江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修復。抓好礦山綠色治理。大力弘揚“岳山造林”光榮傳統,深化“林長+”治理模式,高質量推進植樹造林工作,持續優化林分、改善林相,新建國家儲備林20萬畝。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鞏固大氣污染治理成效,科學防控臭氧污染,確保PM2.5等指標穩定達標。持續實施水污染防治,強化城鎮、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完成鎮級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和省下達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確保國考省考斷面穩定達標。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治,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提升工業固廢處理處置能力。加強聯防聯控合作,提升跨區域環境安全水平。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完成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推進四會下茆、德慶鳳村、懷集江山等光伏項目和廣寧洲仔等風電項目建設。落實用能預算管理,實現重點高耗能工業碳排放總量控制任務,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
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事業振興發展
扎實促進就業。優化調整階段性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支持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擴大就業,促進居民高質量就業與企業高品質用工。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深入實施“肇慶名廚”“肇慶工匠”“肇慶管家”三項促就業工程,實現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扶持創業和靈活就業,推動零工市場建設。
織密民生保障網。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大力發展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優化醫保服務,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合理提高優撫、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養育、“兩殘”補貼等標準。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打造1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推動各縣(市、區)創建社區社會組織示范點。
建設健康肇慶。推進醫療機構創甲評級,加快推進市第二人民醫院與市婦幼保健院分設遷建等25個重點項目,高水平建設中山三院肇慶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建強縣鎮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落實新冠感染“乙類乙管”要求,加強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完善分級診療機制,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癥。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系統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建設肇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實施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陳展提升,打造黎雄才美術館等文化新地標,籌備辦好第四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謀劃創建國家級廣府文化(肇慶)生態保護實驗區。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強化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發展數字文化、創意文化產業。推進市直文化院團改革,促進市直媒體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全力辦好年度民生實事。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強化國防動員,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更高質量做好民族、宗教、革命老區、外事、僑務、港澳、對臺、人防、地方志、檔案、氣象、水文、地震、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慈善等工作。
八、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穩妥推進問題樓盤風險化解。堅持“房住不炒”,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工作,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超1000套。強化財政資源統籌和組織收入,切實保障重點項目和民生支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監管體系,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兜牢財政穩健運行底線。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依法打擊非法集資,防止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構建大安全、大應急工作格局。從嚴壓緊安全生產責任,深入落實安全生產“5×10”工作清單。系統防范交通安全風險。堅持以“四個最嚴”要求扎實抓好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持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推進智慧大應急信息化工作,支持珠三角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提升森林防滅火能力,夯實基層應急管理基礎,培育壯大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推動肇慶國家糧食儲備庫項目建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和應急調控能力。
深入推進平安肇慶法治肇慶建設。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建設,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常態化開展“入戶訪民情、暖心大走訪”活動。健全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糾紛綜合機制,提高初次信訪事項工作效能。完善村(社區)網格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八五”普法,推動營商環境、養老服務等領域立法,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推進肇慶現代化建設,對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更加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持之以恒鍛造忠誠法治廉潔高效政府,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我們將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政府系統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們將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意見,認真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持續鞏固拓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成果,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深化行政執法改革,推動政府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我們將著力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持續完善政府機構職能體系,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強項目化管理、清單式推進、銷號制落實工作閉環,優化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廣泛應用數字技術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嚴格過好“緊日子”,把寶貴的要素資源更好用在發展之要、民生所急的工作上。我們將全面深化廉政建設。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著力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廉政風險防控,堅決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入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健全為基層減負、激勵擔當作為的長效機制。自覺接受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持續提高審計監督全覆蓋深度和質量,加強統計監督,開展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推進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貫通協調。